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

我国猴痘诊疗指南发布

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(记者徐鹏航、田晓航)今年5月以来,世界多个非流行国家报告了猴痘病例,且存在社区传播。为提前做好猴痘医疗应对工作准备,提高临床早期识别和规范诊疗能力,国家卫生…

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(记者徐鹏航、田晓航)今年5月以来,世界多个非流行国家报告了猴痘病例,且存在社区传播。为提前做好猴痘医疗应对工作准备,提高临床早期识别和规范诊疗能力,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了《猴痘诊疗指南(2022年版)》,并对外发布。

指南介绍,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,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、皮疹、淋巴结肿大。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。灵长类动物(包括猴、黑猩猩、人等)感染后也可成为传染源。

猴痘病毒如何传播?指南指出,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。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、血液、其它体液,或被感染动物咬伤、抓伤而感染。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,也可通过飞沫传播,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,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。尚不能排除性传播。

感染猴痘后会出现哪些症状?根据指南,发病早期出现寒战、发热,体温多在38.5℃以上,可伴头痛、嗜睡、乏力、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。多数患者出现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。发病后1至3天出现皮疹。从发病至结痂脱落约2至4周。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,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、支气管肺炎、脑炎、角膜感染、脓毒症等。

指南指出,猴痘为自限性疾病,大部分预后良好。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、免疫功能低下人群,预后与感染的病毒分支、病毒暴露程度、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。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。

指南明确,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安置在隔离病房。疑似病例单间隔离。患者体温正常,临床症状明显好转,结痂脱落后可以出院。
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,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、暗示和承诺,仅供读者参考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(内容、图片等),请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。

作者: 法治中国

为您推荐

屯门海港酒家疑爆新变种毒群组 涉27人中招

屯门海港酒家疑爆新变种毒群组 涉27人中招

香港疫情持续升温,昨日新增新冠确诊1,650宗,为连续第九日破千宗,更爆发怀疑变种病毒BA.2.12.1大型食肆群组,涉...
香港确诊数连续五日破千 80宗源头不明

香港确诊数连续五日破千 80宗源头不明

湾仔轩尼诗道祥兴大厦新增三宗变异病毒个案。香港文汇报记者 摄 香港昨日新增1,276宗新冠肺炎确诊个案,连续5天破千宗,...
香港单日确诊数再破千 四院舍现疫情

香港单日确诊数再破千 四院舍现疫情

培正中学田径队日前有近70名师生聚餐,其中6名学生确诊,包括一名带有变异病毒株女生。香港文汇报记者 摄 香港昨日新增1,...
台湾新冠死亡数破200,增速全球第二

台湾新冠死亡数破200,增速全球第二

岛内9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72921例,新增中重症575例。死亡病例则突破疫情暴发以来的新高,单日达到211例。分析认为,...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返回顶部